10月11日,我县举办阳城山茱萸产业综合开发与品牌塑造研讨会,来自省生产力学会、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食品研究所的领导、嘉宾、专家、教授以及市县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将山茱萸文化传承广大,将山茱萸产业做大做强”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共话阳城山茱萸产业发展与未来。
省生产力学会会长、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雁红出席并讲话,市政协原主席冯志亮出席,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高喜全出席并作交流讲话,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原副厅长陈少卿出席并讲话,省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牛来有出席,省生产力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潘云出席并作交流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晚红主持。
研讨会上,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了我县山茱萸产业发展情况;山西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婷婷介绍了山茱萸产品开发情况;山西皇城相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举斌介绍了山茱萸中药材研发应用情况;山西省食品研究所原所长王勇亮作了题为《山茱萸的食疗价值》的报告;山西大学教授梁红岩作了题为《以特色产业(茱萸产业)助推阳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高义民作了题为《山茱萸生态适应性评价及种植区规划》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沛作了题为《山茱萸产业发展实践样态、现实困境与产品策略》的报告。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高喜全在讲话中从“为什么要打茱萸牌”“如何打好茱萸牌”“如何持续办好‘重阳时节话茱萸’主题系列活动”三个方面,和与会嘉宾及专家进行了交流。
高喜全说,从产品属性看,阳城是全国四大茱萸产地之一,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质量是最好的,可以说茱萸是阳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宝贵资源。从文化内涵看,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赋予了茱萸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使茱萸成为重阳节绝对的文化符号。从市场前景看,2023年国家卫健委也将茱萸纳入“药食同源”目录,茱萸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可期。阳城打好茱萸牌,就是要让茱萸文化、茱萸产品走出去,打造成阳城、晋城乃至山西对外开放的路径和名片。
高喜全说,近年来,围绕茱萸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精深加工、营销推广等,阳城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效应。接下来,阳城将突出问题导向,从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全产业链开发;把好基础质量关,拓宽市场渠道;加强技术研究,抓好人才培育;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提高山茱萸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品牌知名度。
高喜全说,下一步,阳城将进一步把“重阳时节话茱萸”主题系列活动办出水平、办大影响、办成品牌。县委、县政府将把重点工作放在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持续加大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龙头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利用好组织化、产业化优势,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狠下功夫,为品牌打造奠定坚实基础。文化文艺部门要深挖阳城特色文化,加强研究创作、推出精品力作,让阳城文化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宣传部门要打好宣传“组合拳”,提高宣传的感染力、影响力、穿透力,全面立体展示阳城形象。社会各界要发挥各自优势,助力阳城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的发展,把阳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当好文旅产业的探路人、先行者。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专业领域优势,继续为“重阳时节话茱萸”活动建言献策,为阳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聚智出力。
省生产力学会会长、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雁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县山茱萸产业发展情况。希望我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结合阳城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雁红指出,茱萸是阳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东西,是阳城的一张名片,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法宝”,通过文化搭台、产业赋能、品牌带动,推动茱萸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将茱萸产业打造成为兴业富民的特色产业。
李雁红希望我县要以“重阳时节话茱萸”文化活动为载体,持续在文化引领上做文章,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总结经验,吸收意见,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效果,进一步把活动办出影响、办成品牌,把茱萸产业做大做强,把茱萸文章写在阳城大地上、晋城、山西大地上乃至全国大地上。要结合山茱萸市场需求和药性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加强产品研发,加大产品营销,以产业特色和文化品牌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让“山茱萸”成为推动阳城高质量发展的“洋产业”和“大产业”。(陈海战)
责编:曹锋